|
我所经历的几家注塑公司,公司里的生产部和技术部无一例外的在遇见问题时候都是在互相推诿和“找茬”。在发生客户投诉产品的质量问题时,生产部就会推卸自己的责任,认为是技术部的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不够完善,现场的生产样品没有做到位。而技术部则认为生产部没有认真地执行技术部的生产工艺和检测标准。( C/ b+ r. }+ y& c
2 R0 Q4 Y" n( y* f ^/ ]) e/ W: g" m4 E
+ b! D1 I0 k8 ?! F% k* }3 F/ P
' [+ Z- ^7 ~$ T$ P
& R' i/ u7 I3 o4 A; O {7 n1 c4 b1 \) O9 M6 n! p
) e7 d2 ~2 J* a g0 i1 H. \
\2 _5 j2 |5 v5 _例如我目前工作的这家公司,生产部的老大和技术部的老大就是两个互相不对付的大佬。以下就是两个部门之间针对生产周期而进行斗法的一个小段落:
$ I. D/ n! P7 W( W! O- |
4 d6 G, A" l# O1 y# g技术部:将新品生产工艺、作业指导书、产品的检测方式及生产手法都通过文件方式发行到了现场。' y+ U1 ~; U' w: B
' I* d: p4 a4 F! F生产部:为了让自己的生产效率做的更好看,就不太认可技术部所给生产周期。因为技术部设定的生产周期几乎没有什么可以降低的余地的。如果生产员工的手法不够熟练,生产环境的突变等其他因素所产生的报废很容易就会拉低生产部每天的总效率。
; b" |$ u0 r9 n! a7 q0 @) V5 l+ B" n ~* V" g% t1 k' L$ _
. }9 ?) M! W. o n
技术部:为了满足公司更好地与其他公司竞争市场占有率,必须将产品的单价降低。所以,降低生产周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技术部在接到生产部的投诉后,组织生产人员进行再次实测产品作业流程。; G+ _) T; t- p
' O2 h9 c: o6 K生产部:因为关系到自己的生产效率及奖金,生产员工们在实测时候就会出现磨洋工的现象,力求增加单个产品生产周期。而实际生产时候再将生产周期降低(在生产的产品合格的情况下)去获得高的生产效率。
" `: r4 T" b. n
8 H0 P$ Y- D, m3 o+ A/ y" W2 c技术部:会对生产部所改的生产周期进行更改生产BOM,从而坐实生产部自己设定的生产周期。$ N/ b& q5 x, z2 ^) |
7 z9 G- \/ u% E! f生产部:则会对模具工艺(公司生产环境不是恒温状态,注塑件很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及模具状态进行“找茬”,如写故障维修单(只写产品出现的状态,其余的原因就让技术部自己“猜”)甚至以产品有问题为由将注塑机停机。1 z- |( w. o' _& D, I# ?
% t6 { r! o5 X/ ^) U1 u' m b5 k其实许多公司的生产部和技术部之间都有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事情发生,不但影响了产量和质量,还会影响两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究其根本,应该是大家对生产和技术两个部门的职能认识有所偏差。当然,不排除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大搞“小圈子”主义,打太极踢皮球。不为公司利益考虑!/ e- {% G# ^& O4 i: j
3 C4 x3 K9 y9 g& z; u( f% I
不知道,你们公司的生产部和技术部是不是死对头?欢迎大家留言。3 ]8 e( w- O) k8 I) L( c2 w$ t
5 k: g& t$ H) x8 n
& x4 m+ G$ I0 {$ v
4 h! n; \5 W; m# I$ f$ S
# v+ }' _2 _* H7 Y! K8 F9 F+ B g1 z1 |6 c' i
) H; x5 A1 O- T——意犹未尽?想和其他小伙伴讨论一下本文?
: g& n! u" o9 H E5 H: x- o: {9 _, V微注塑是中国最大的注塑社群, 欢迎加入!加群方法:长按添加下方二维码,发送消息“进群”
% D; f/ k* G' k1 Y: _( L
/ t) m& N8 k" F
6 j# @7 L8 f" g3 z% p, P
/ A" s9 o( K. \) f0 q: L" U
. u: Q6 B2 E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