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注塑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8|回复: 1

华为管理惰怠行为18条 (经典解读)

[复制链接]

816

主题

816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贡献值
16830
精华
0
微币
0
发表于 2017-5-7 17: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170507170242.jpg
! x- `( w: i. k
华为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始终警惕员工惰怠的蔓延和泛滥。5 t/ y+ Q2 X" _

' r) t) G$ y' m“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唯有我们内部的惰怠与腐败。要杜绝腐败,惰怠就是一种最广泛、最有害的腐败,人人皆有可能为之,不要以为与己无关。置公司于死地的就是这种成功以后的惰怠。”$ A* x, }# ?7 W" ^* k# @0 `
——任正非- \/ u. Y& o- I" \- Y" @  v8 B

5 @& f+ o/ c  f这篇文章是华为CEO徐直军在2011年5月10日PSST体系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谈的正是管理者的惰怠行为。
- r" [8 }6 h/ d6 c  H/ x
: o9 L& l: g) q' m, g- q+ k4 l华为眼中,管理者的18条惰怠行为
; g7 z6 ]0 Z% j5 h: H
9 N6 k( U+ l3 t1、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o9 h4 D& U  Q7 T- i, {: g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应该只适用于我们的少数的管理者,虽然不多,但肯定存在。
6 H3 {, B0 Q/ J7 ?+ U$ g
2 T" w9 F( K4 b' o$ x" q对于管理者而言,你敢不敢于去挑战新的领域,敢不敢于去挑战新的难题,敢不敢于有所追求?如果是不敢的话,都是安于现状的表现,也是不思进取的表现。. i) S/ [! {( T1 x8 |2 p7 Y2 Y! f3 C

: @- H9 t, B* K) O5 A2、明哲保身,怕得罪人
" a( p, w4 \+ k我们有的管理者,什么事情心里都清楚,什么事情都讲得头头是道,但就是不敢站出来说话、反馈问题,或者不敢去推动,怕得罪周边,怕得罪领导,还怕得罪下属。
0 l9 l: ?' Z2 ]- g$ E! |
) _! C# A! y" B这样,在我们这么大的组织里,在流程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这种管理者怎么能推动解决问题,怎么能够当责,怎么能够持续改进?4 g: ^) R( ~# ~+ p" Q1 F

6 A+ [1 r5 [# Z  I  z2 G3、以领导为核心,不以客户为中心
/ }5 Z( p! g4 ]7 c6 A现在公司最深恶痛绝的就是做胶片。有些主管在给上级做汇报前,为了做一个汇报胶片,不知道要召集自己的下属开多少次会。
, I" m, ?" }) a  h) o" \( D7 J' Q2 \1 H, }
所以任总说,以后要做什么事情都不敢提前通知,都得临时通知,别为了他要来听一次汇报,要来看一看,下面就花费很多时间,搞很多人做胶片。
$ W/ @6 V* g+ L+ V7 V3 f1 X; s% A
! ?; }! K5 w; v' m% |( i# e5 W我想说的是,对做胶片我们不要僵化地理解。如果说,我们做胶片的过程,是进一步去思考、去讨论、去达成共识、去找到方向、找到思路,那做胶片的过程是增值的;如果连这个过程都不要了,那也太教条了。
, B( a9 @- m: Z: U0 v
, c4 ~% t$ B. l/ \( V' I2 g但是这个过程主管不要找太多人,如果我们做一套胶片要一二十人集体来做,那效率就太低了,就太以领导为中心了。按道理来说,主管自己的汇报,最好是自己来写胶片。( f* x0 n' `2 w7 N; v$ B% [1 b) t5 L. N
* W7 A; A1 m9 n. I$ [/ @: d6 f
任总的所有讲话都是自己亲自写的,从来都不让别人写,他写完后再征求EMT(EMT是华为日常经营的最高责任机构,受董事会委托执行华为的日常管理。)成员的意见,让大家看写得对不对。+ @& q* y  d+ x  E4 c- C6 f
7 @+ B6 Q' m0 G7 y. g0 C+ o( s
我们的主管就不能向任总学习吗?你要汇报的胶片,能不能自己写?写完了,可以像任总一样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评审。你要自己写的话,我相信不会超过很多页,也不会弄得花花绿绿,搞得那么漂亮了。
  D4 i4 N7 e) |' \4 p
% W7 b7 p; x/ G; ~- t* R, {为了美化、格式好看,而浪费下属和你自己大量的时间,这是不增值的。不能以领导为核心,我们首先不要组织大队人马来写汇报胶片。我们要做增值的部分,坚决不做不增值的部分。
7 f: l4 V  o  Z
8 }9 o+ m0 D1 x' d% b4、推卸责任8 f5 R0 L0 ~! o" e& s% P9 q4 Y
面对问题,部分高级主管已经形成了习惯:首先是搞清楚是别人的问题,那就跟自己没关系了。如果发生任何事情,主管都习惯性地先看自己有什么问题,都先把自己的原因找出来,那么真正的原因就出来了。
: b. s! Z; w8 n9 j) o% b% f+ `5 l1 d( _4 y
但我们最习惯的却是先找别人的问题,不找自己的问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老担心别人做不好,不担心自己做不好。现在很多人,很习惯去讲一大堆别人的问题,从来不讲自己的问题。
3 _" O8 {  G1 ?: T, s( k3 Q* c8 N( p7 I: N2 _, N4 J
5、发现问题不找根因
' p1 e- |9 x& l( r: e马来的事情是这样的,AIS(卫星AIS是一种船舶定位技术)也是这样,出了问题后整个过程中就是投诉,就是指责,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0 Y) x0 t) P' p6 b" Q+ s# {

! G, E) R# a* n0 X+ A$ Q, w2 O相当多的管理者,养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出了什么事情,打个电话“你搞定”;上级领导问他“你抓了没”,他说“抓了”。4 p/ ?2 E! x+ Z6 n4 `2 f( s* v1 m
$ y+ \0 G$ I  [. f% n7 P
我们只是打了一个电话,或者批示一下,这样怎么能够把事情搞透彻,怎么能够找到解决办法?怎么能真正解决问题?! S7 V) I, E7 G$ |
# R. E/ `6 R/ c5 e
6、只顾部门局部利益没有整体利益  W) F6 c/ S/ h3 t1 R3 A
有些主管为了自己的部门利益,明明知道影响公司利益,明明知道公司的想法和要求,却在下面想方设法,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去搞他的小九九。
9 Y$ r6 `( w- l/ P
1 k  ~9 }+ |: ]尤其涉及到我们有业务拆分和整合、团队和人员要划分的时候都表现得非常明显。你这样做,公司怎么敢交给你更大的责任。如果你的责任更大,你更以局部利益为主的话,那以后公司的整体利益谁来保证?+ ~+ z* p/ C; X  M4 b- ^

2 |! t4 o$ p: Y# Q& A# A# g7、不敢淘汰惰怠员工,不敢拉开差距,搞“平均主义”3 h8 g6 P6 ^- A% s
其实主管对他的下属有没有惰怠的很清楚,就是拉不下面子去处理,尤其是对老员工,有些还是自己的老领导或老同事,更拉不下面子。% Y. _: B& M! g

) A' U/ |2 Q4 R4 Y. V2 R在这种情况下,你不淘汰,你不拉开差距,你就是对那些高绩效者、对那些优秀者不尊重。" A& Y0 F9 ]" D4 u6 ]# a

) [) [' a& g% L" l在我们身边,惰怠的员工比比皆是,那我们敢不敢给他降级、降等、降薪?
7 n% B5 B8 n  Z, `5 P4 E" H' l+ E  j
8、经常抱怨流程有问题,从来不推动流程改进/ K; G: a2 B) K
有主管经常抱怨流程多、流程复杂,并且时时挂在口头上。如果真发现流程有问题,一定要指出哪里流程多、哪个流程有问题。我们希望所有觉得流程有问题、流程多的人,要给所在组织的质量与运营组织、QA(Quality Assurance,品质保证)提出来,这样才好改进。
% d6 W; P( l- e
. f: h2 r% ?& l- t, W  l很多人就只抱怨,而且最后都成了口头禅,动不动流程很多、流程很长、流程阻碍了发展,但从来不去推动流程的改进,从来不指出哪里流程多了,哪个流程长了,哪个流程有问题。那怎么改进呢?
& X! G2 f# X2 y# A( \
# d* c9 S2 p4 O; [9、不敢接受新挑战,不愿意离开舒适区
" a; Q, q5 M2 n在研发还好一点,因为没有哪个地方很差。但也有主管不想去新领域,不敢接受挑战。今年一个很重要的导向就是希望干部、骨干能到新领域去,有人就怕这个怕那个,患得患失。8 k7 z' q% J+ t1 ^6 a2 X9 ^1 C

" z  z' |0 u; d  h" Z9 I* p8 x( z% |10、不敢为被冤枉的员工说话; v+ X) S" `4 R* ^/ v* t) y
有的主管怕为被冤枉的员工说句公道话,因为说了,可能就会被公司“戴帽子”。如果你真的觉得某个员工被冤枉了,为什么不敢说呢?要么你根本就不对这个员工负责任,要么就是怕说了以后被主管批评,怕得罪人。但如果你都不敢说话,那又如何保护他们?; F9 }! `& T0 n* K! [

9 ]* t  Q: d. k# ?: |$ K11、只做二传手,不做过滤器, P8 [, {& s* B0 r; O; m
有很多主管只做二传手,不做过滤器。任何地方来了事,他立即就传下去了,不管这个事情该不该做、要不要做,反正不是自己亲自做,这样一来就让下属苦不堪言,不能聚焦工作。
2 C2 x7 Q. _+ @8 W" W# d" x3 W! o5 @6 F6 o
12、热衷于讨论存在的问题,从不去解决问题; g4 U0 c* a# o5 l
很多主管讨论存在问题的时候,都是洋洋洒洒,能道出具体问题来,但从不去解决问题。无论是潜规则还是流程问题,或者是现在政策执行上存在的问题。
, |* |" o, y3 }# F
9 Z9 s3 ?, l: c% S- z" o& k作为主管,如果能够把你们授权范围内能解决掉的问题全部解决掉,那么很多问题就没有了,特别是潜规则。对于你解决不了的,不在你授权范围内的,若你不去推动解决,那怎么能够解决?, O# ~. M) y1 ?3 p4 x1 F
, h; a% W: @* j: Z
13、只顾指标不顾目标, S# d2 e4 p0 F
在我们当中,存在一些主管只关注KPI的完成,但不知道KPI完成得很好是为了什么。比如某个平台,每年的考核指标都很好,因为考核指标都是质量、进度、网上问题,但慢慢把自己做没了。
# {/ r1 C, c. t+ b5 z% z- v  s* U' r: d& s
华为到底是为了追求一个卓越的、有竞争力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还是仅仅为了追求网上没事故?因此各级干部都要思考,我们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几个考核指标。仅仅为了考核指标工作,就是不当责。当责的干部是有清晰的目标的。
& z' p4 O/ O. c% Q
* ^, ^$ d8 ?& M2 e( L% k14、把成绩透支在本任期,把问题留给下一任& F2 p& Y6 S$ j' o
在研发比较多的是,只关注当期不关注长期,只关注现在不关注未来,该投入的不敢投入,不敢在新领域、新产品上投入,不愿在架构、平台等长期才能看到绩效的工作上投入,甚至只关注仗打得漂亮,而忽视组织能力、流程优化、人员能力提升等长远的事。
& j7 v  G# M7 F
* g+ K6 u* Z+ {! I如果我们只关注眼前,华为就会失去竞争力,这样的干部就是不当责。
4 ]5 `) H8 w& a# {9 O+ e
! D$ z) ]8 r! x$ H/ }15、只报喜不报忧,不敢暴露问题3 D/ i/ M# G2 K+ ~( X7 C1 v
捂盖子现象不能说少,无论是写总结还是做述职,讲起成绩、经验来头头是道,问题和不足则一笔带过。
) _3 t% ?: x- _: r; F9 K, q% M
: ^/ r6 L; K: G% d! i! k1 v最可怕的是质量上的捂盖子,搞“和谐”,不主动暴露质量问题、流程执行问题,甚至为了过TR(Technical Review技术评审)点而作假。如果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马马虎虎应付了事,那产品的质量就没办法保证,我们就会失信于客户。
+ C: W$ j% F/ W, G6 a+ X
7 Y$ R' y2 F9 y+ Y) [16、不开放进取,不主动学习,业务能力下降
0 p7 h) u% c' |8 B0 \有一部分干部凭着经验做事,走的是“经验主义”的老路。华为要从“土八路”走向正规军,过去的成功经验并不是未来前进的方向标,必须开放自己,自我批判,时刻学习。我们在CT(通讯技术产业)领域的成功,不能确保我们在ICT(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成功。
/ q. u! z& m2 s; R- D0 p& s/ C) {: i7 ^
17、不敢决策,不当责,把责任推给公司) {& o, ^7 {- n7 }& c  [
这一点跟前面讲的抱怨流程的问题类似。绩效是评责任结果,还是评亮点和表扬信?说起来我们都清楚评的是责任结果,但真的评的时候却去评亮点。这些现象谁能纠正?就是我们各位主管。1 ~* T2 A& x1 }- o5 Z# F
, l! f. }& V1 `
18、只对过程负责,不对结果负责
. R, ^1 n8 M, q8 q& n9 k& a* f这一点比较好理解,与只关注指标不顾目标相类似,有些主管只关注“我做了呀”,但不管”做的结果如何”。只对过程负责,不对结果负责,就会形式主义,很容易把事情复杂化,把动作做得很优美,效果却不好。* b% ~. F1 A' v, G/ \9 N2 {
( b, \& m, Y& X* K* n
这就是我今天重点讲的管理者的惰怠行为,希望大家能把管理者的惰怠行为作为自我批判的依据。每个人都在自己身上去找几条出来,然后写几个案例,这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不敢写自己的案例,事实上也是自我批判不够透彻。
& t4 G7 r2 i  }
- w9 C! r, r0 m6 B我们也希望,每个主管能把这些惰怠行为贴在你办公桌上、放在你笔记本里,经常看一看是不是又在产生惰怠行为了。这样,我们管理者才能真正地从自我批判开始,与惰怠行为作斗争,管理者才能真正地当起责来。
$ L, ]( s5 A2 l0 |
9 E3 ^! C% \9 v- _& T6 y; h
% ?; y9 f7 g, o6 o- M7 |8 u+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250

帖子

1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贡献值
7086
精华
0
微币
0
发表于 2017-5-9 09: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很有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微注塑网站 ( 苏ICP备15000132号 )

GMT+8, 2024-6-16 17:36 , Processed in 0.07013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