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好 发表于 2019-12-23 22:49:13

【原创】匆匆那年,我与模具的故事




一别学校已近二十载,时间过得飞快,真的是弹指挥手间。正如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写道的:“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人到中年,发际线逐渐往后移。从原先一头的茂密的头发变成了现在的“地中海”模式,颇有点农村包围城市的味道。黑发中偶尔夹杂着一两根银发,不经意间皱纹已爬上了额头。幸好,整个人的身材没有因到中年而发福。不然活脱脱地成为了一个满身油腻的中年大叔。平时坚持跑步锻炼,一年偶尔去参加几次马拉松,说明适当锻炼身体还是颇具成效的。

努力工作的同时,更是要注意自己身体的时候。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境界,成了家庭的支柱,既有家庭的责任,也有工作的压力。张爱玲曾这样说“人到中年”:“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2000年毕业的时候,国家已经取消了工作包分配制度。我在学校学的是机械方面的专业,毕业后(是由单位委培的)去的单位有点远,虽然在同一个市里,后来经过自己慎重考虑后选择去择业。

转眼近二十年过去了,2000年学校毕业我就一直就职于目前的这家台企公司,从一名塑胶模具的修护技术员,到助理技师,再到现在的车间塑胶模具管理岗位,一步一步,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走来。可能有些人觉得在一个工作单位能干20年甚至更长,是件不可想像或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往往现实就是这样。

刚进公司,模具不是很多,也就二百多副模具左右的样子,加上我就两个人。那时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公司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培养新员工的体系,没有正规的教育训练和规范。师傅带你做一遍,你看过一遍,之后就是自己摸索着去做。先开始学习手动平面磨床,研磨工件。砂轮的拆装、校平衡、床台的修整及机台的保养等等,接着是锯床、旋臂钻床、铣床、电火花机、加工中心CNC,刚进公司的两到三年内,陆陆续续学着动手加工过工件。在这个期间,主要学习一些修复人员必备的加工技能。

刚开始的时候是只有白班一个班,后来因为模具增加了,注塑机台变多了。人员变多的同时,变成了两个班(一个早班一个中班),三个班(早、中、夜),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直至现在的(大早班、大夜班)12小时对倒的班。模具也从当时的二百多副左右,增加到了七百多副。

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我总结了一下,觉得作为一个初学者,要做到“三多”---即“多问”、“多想”、“多干”。

“多问”就是当你不会或者不清楚的时候都可以去问,去请教他人。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多想”就是要多方面、全面考虑问题,想清楚了才能动手去干。“多干”就多实践动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把工作干得更漂亮。

做过的容易遗忘的细节,需要做好相应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初我学模具及加工的时候,用了个记事本记录下来,一直保存至今,包括之前写的学CNC数控手工编写的程式。修复模具要做到胆大与心细,尽力避免模具拆装失误人为因素而造成的模具损坏。

工作中犯过的错误,要杜绝再次发生。具体的细节是需要依靠自己去体会与摸索的,吸取他人修复成功的经验,更要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总结,哪些是值得自己学习的。慢慢地遇到的事情多了,自己思考的就多,动手做的多,随着经验累积量变多,一切就会迎刃而解!

第一次出差错,是因为模具公模固定板的螺丝没有上紧。当模具用推车推到现场,现场人员从推车上吊起模具时,发现公模固定板在晃动。所幸发现及时,未出安全事故。至此以后,但凡螺丝固定,先对角上紧后,再进行第二遍动作,不至于遗漏。

第一次一个人面对一副模具的时候,心里有许慌乱,但自己静下心考虑后,最终用自己的方法得到了解决。模具修复工作是一个经验累积的过程,更是一个挑战自我的过程。每一次模具成功修复后,都会带给你成功后的喜悦,因为你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真的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7年我的工作从技术职转成管理职,意味着一切都重新要开始学习!并不是说管理了,技术上面的工作就不再从事了,而是技术与管理工作都要去做!

在公司任模具修复技术职时是不需要使用到电脑,从之前学过的五笔打字再慢慢开始打起来,从之前不会列印的,学会文本编辑列印;为公司节省成本做改善报告学会了使用PPT;为培训新员工学会做教育训练计划、学会了做OPL等等,所以什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在发展,员工要成长,这是必然的!而且当你站在公司不同的职位的时候,看待事情的角度就大不一样了。

以前只是负责一个班的模具修复工作,修不完有对班可以修。而现在修不完、修不好的,自己都要去面对与解决。不是一味地等着模具损坏后再进行修复,修复工作要做到“未雨绸缪”。

为此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化,针对经常出故障的模具,尽可能地经过设变模具来实现;针对经常生产的模具,做出相应的定期保养计划;针对经常更换产品的模具,通过更改模具结构,优化拆装步骤,达到节省时间与省力的目的。

现在遇到去沟通协调的东西就多了。比如:生产线上何时需生产?生管给出修复时间是多久?设计人员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出图?损坏的零件何时能完成交付?新备的零件是否与图面相符?

公司的领导跟我聊着说过,现在的年轻人不想做“黑手”, (“黑手”是指带满手油污的工作)。公司正面临着招工困难的问题,现在通过中介公司招工,有些工作已经由外包工进入公司来做了。可能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小的时候稍微吃过点苦。

而对于90后,00后来说呢,更是不知道“苦”为何物了?生活条件好,对于新生的一代来说,或许也就丧失了对工作的一份热情与动力,感觉这份工作是可有可无的,无所谓的态度。以前是“师傅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总是留一手,不会全部教会徒弟。现在是师傅全心全意地教徒弟,但是徒弟并不想干这种脏活累活。

前几年跟着我学修模具的,有两个我们本地的90后小年轻,学校刚毕业。家里拆迁,分了几套房且房子装修好,车子父母亲也给他们买好了。工作了一年就去换别的工作。他们是这么想的,钱相对少挣点,工作轻松点,在办公室之类的工作干干就可以了,不用整天手脏兮兮的。还要随生产现场倒班,现场不停机,修模就不能放假休息。休息时间又少。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工作是什么呢?也许是可有可无的!就像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没有感觉到压力,更谈不上动力,或许他们还年轻,现在还感受不到这一点!当他们成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想法或许会随之而改变!

中美贸易战,尤其是对外贸出口的企业来说,多多少少地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订单量减少,获利就少。或许对于以后公司长远的策略有所调整,这也是很难预料的事。但是不管未来怎样,我们还是要去积极应对。以后的路在哪里,或许路就在脚下吧!






欢迎加入“注塑人生群”作讨论
长按识别二维码,发送“人生群”



willcn 发表于 2020-8-4 13:48:14

:funk:恐怖的202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匆匆那年,我与模具的故事